Saturday, September 16, 2006

二 “商战”及“寓兵于商”

二 “商战”及“寓兵于商”

中国历代既重农轻商,士人漠视不问,商人知识浅陋,而竟产生“商战”观念,实为颇费思索探究之问题。“商战”一词之提出,在中国史上是近代产物,依文献所知,最早出现于同治元年(1862)曾国藩致湖南巡抚毛鸿宾函中,其意旨表现,即为对西洋工商国家之反应:
 
 “ 至秦用商鞅以耕战二字为国,法令如毛,国柞不永,今之西洋以商战二字为国,法令更密于牛毛,断无能久之理。然彼自横其征,而亦不禁中国之榷税;彼自密其法,而亦不禁中国之稽查。则犹有恕道焉。”

  曾国藩为传统知识分子,向以儒学为修身立命治事处事之原则,并以儒家自居不疑,在其脑中何以会生出“商战”意念,施令人更费思索。而且“商战”一词向无成词可供援引,曾国藩提出此二字之联驞,亦为中国史上重大之新创。以当时时势背景推测,自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(1860。6。17)曾国藩始得到四月十九日授任两江总督的御旨,自此开始肩负地方重任,而英,法,美,俄通商新约亦成于同年,故曾国藩过问中外商务,最早亦不能超过1860年。事实上,曾国藩与长江下游重要口岸上海地方人士加深接触,当更在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安庆克复以后。。。。。

。。。。

惟此“商战”二字之提出,知识分子辗转引据,发抒议论,警惕国人,曾国藩先驱地位自不可埋没。后人援引申论,亦并可寻释其直接线索。光绪四年(1878)御史李璠即引曾国藩成说,更详细分析中西通商局面。实为当时重要之“商战”理论,李氏出以奏折云:

“泰西各国,谓商务之盛衰关乎国运,故君民同心,利之所在,全力赴之。始而海滨,继而腹地,既蚀人之资财,并据人之形势,盘踞已久,遂惟所欲为。古之侵人国也,必费财而后辟土,彼侵人之国,既辟土而又生财,故大学士曾国藩谓“商鞅以耕战,泰西以西战”诚为确论,此洋人通商弱人之实情也。”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